欢迎访问广东信息港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郭晓兵:美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或引发核升级

来源:环球时报

日前,美国太平洋陆军发言人表示,将于2024年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这是2019年美退出《中导条约》以来首次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这将给持续紧绷的全球安全形势增加更多不稳定因素,加大地区军备竞赛与集团对抗风险。

美军欲部署的陆基导弹应为“堤丰”导弹发射系统。11月18日,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曾宣称,将在印太地区部署“堤丰”系统。该系统与美海军的导弹发射系统类似,每个发射器配备4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能够发射对陆攻击型“标准”—6导弹和陆基“战斧”巡航导弹。今年6月,美陆军在对“堤丰”导弹发射系统进行测试后,宣称其已拥有全面作战能力。“标准”—6导弹原本是为美国海军设计的远程防空导弹,射程为240公里至460公里,可对抗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及处于飞行末段的弹道导弹,有需要时还可作反舰导弹。然而在2020年11月,美国陆军开始将“标准”—6导弹用于战略中程火力系统,旨在打击对手的陆基远程导弹和地面目标。

陆基“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全天候由潜艇或者水面舰只发射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射程可达2500公里。冷战期间,美国就曾部署陆基“战斧”巡航导弹。1987年美苏达成《中导条约》后,这种导弹被封禁。但是随着《中导条约》作废,美国很快就解除封禁、重新试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除这两款导弹之外,“堤丰”系统还可发射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便于形成防空、反导、反舰和对地攻击的一体化能力,因此成为美陆军在印太地区着力推广的重点项目。

此外,美军还有若干个陆基中导项目,未来也有可能部署在印太地区。一是精确打击导弹(PrSM),原本射程为499公里,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射程增至1000公里。二是陆军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暗鹰”,射程可达2775公里,是美国目前研发的射程最远的陆基中导。

美国军方大力发展并积极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其中也有军种利益之争的因素。美国鹰派热衷于炒作印太地区所谓的“中导差距”,认为自己在中导方面吃了亏。其实,《中导条约》限制的只是美国的陆基中程导弹,对于其占有优势的海基和空基中程导弹根本未加丝毫限制。比如,美军拥有大量的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和空基JASSM/LRSAM导弹。因此,美国陆军急于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是想借着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从节节攀升的国防预算中分一杯羹。

美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显然不利于地区战略稳定。其一,美军在印太部署的陆基中导生存能力较弱,易招致先发打击。按照美战略界设想,其部署的陆基反舰导弹可用于控制第一岛链,封锁进出西太平洋的关键通道。但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国家,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只能选择纵深有限的个别岛屿。一旦发生冲突,此类导弹系统目标明显,容易成为活靶子。

其二,美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可能引发核升级。未来,美陆基中导或用于攻击陆地战略目标,甚至是核目标。例如,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曾宣称,高超音速导弹等尖端非核能力有助于增强核威慑能力。这可能导致冲突跨越核常界限,将带来严重升级风险。

其三,美国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还将使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美在陆基中导具体部署地点问题上一直遮遮掩掩、三缄其口,因为地区国家都不愿意惹火烧身。但不排除美国故意制造事端,挑拨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为陆基中导落地印太创造有利的条件。(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东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